首页

搜索 繁体

P银(2 / 13)

是与人媾和的事。

谢兰玉不动声色推开他握在腰间的手,道了句,“世子误会了,谢某一直在府中养病,近日才得好。世子若不急着回西南,择日请世子来府上一叙。谢某得随公公前去面圣,先告辞。”

“那…谢兄好走。”唐继云的笑意在谢兰玉转身离开后骤冷下来。

皇宫巍峨巨大,更何况这些人带着他绕路。谢兰玉和他们并无过节,就是有他们也不敢如此,这是皇上下的令。

自从腿伤了后,他哪走过这么远的路。天稍一不好,阴凉湿气如注骨缝,酸痛无力。这一段路,走得他脸色煞白。

老太监觑着谢兰玉,落后了不少步子的半残公子,走得太耗人耐心了。皇上说的是叫他吃吃苦头,伤了人也不好。于是惯会做人的老太监支了两个伶俐的小太监去搀扶谢兰玉。身边没个贴身侍从,谢兰玉还在勉力支撑。既得了照拂,谢兰玉不吝感激。

小太监们在宫里什么主子没见过,明知是为难,听谢兰玉道了声谢却是既惶恐又新鲜。

谢兰玉被带到了养心殿,皇上却不在殿内。引坐下后,谢兰玉按着腿上的穴位缓解酸痛。

方才那小太监送来了件稀罕物,发着热的锦囊。小太监不知药理只告诉他用处,置于酸痛处可以缓解。谢兰玉照做,果真疼痛消了不少。

燕郡一事,谢贤倾力上折,四方不定,不可与辽开战。

小不忍则乱大谋。谢贤在一众顺着圣意的重臣里,做着最后的挣扎。好在定北侯萧洵建言,皇上听进去了。

孝宣帝与众大臣议完事,迟迟才想起被召入宫中的谢兰玉。

谢兰玉手中的锦囊冷却了之后,被他打开,研究起发热的配方。黑色颗粒应该是从铁器萃取的。谢兰玉闻嗅碾磨了半天得此结论。

年轻帝王进门便看到了这样的情景。谢兰玉恍然大悟后露出喜色,净白的手指沾了一团黑灰。

谢兰玉来不及收拾残物。

孝宣帝得知了先帝隐藏的真相,心中有气。国事商谈完,这才想起找这冤大头来。他命令老太监带着谢兰玉百般绕道入宫的行为,以妇人之心欺这文弱书生,确实不合他的身份。

他难以抒怀的是有失偏颇的父皇。六皇子是先帝一手培养出的儿子。先帝为六皇子谋划好前程,却把棘手的流亡皇嗣放在他身边,又态度难辨一度给他希望。两头端水不愧为好手段。

孝宣帝先以政事问谢兰玉,比如当下面临的难题—燕郡治理。

谢兰玉揣摩不出自己犯了何事,能做的便是辞色认真严谨作答。护城守城为先,调集军队驻扎城外三十里,修缮城池,招抚流民。再行惠民之策,发展农桑维稳民生。训练军士不可废,再行流转无主田地。

另以人头为标准分配……

楚煦神色不显,当下打断了他,“你可知燕郡的守城将领叛逃了,带着十万大军向我朝递了降书。”

燕郡即使不出这样的意外,那也会是座空城,跟宋觉叛不叛逃并无冲突,收复燕郡已耗费了人力和财力,何必再掺合其中,再生风波。

谢兰玉直言道,“陛下,臣才疏学浅,打仗之事不敢妄论。臣以为,与辽国的交易既成,陛下收复燕郡,守城抚绥万方的目的便达到了。若臣所记不错,燕郡离通州相隔不远。通州穷山恶水不宜生产,不如策以恩惠,将其迁于燕郡发展生产,由此可缓解燕郡被迫流失的人口问题。”

孝宣帝忽地笑了。那笑是杨柳扶风般亲和,只是碍于身份,喜怒就变得难以窥测起来。狗拿耗子多管闲事。

楚煦有自己的考量,宋觉确是员猛将,可心诚与否另说,做得对错与否抛开不谈,来得压根儿就不是时候。他若是守着城土与城中百姓,赶在辽陈商议之前投降,还有六成把握占得先机,俘获陈朝众臣接纳。现在陈朝接纳宋觉,除了捞个不计前嫌的虚名,半点利益也无。这一出之所以放在今日朝堂上演,他意在摸清朝臣的态度。

谢兰玉提议休养生息,承他父亲的政论,有其父必有其子。不过谢兰玉这腔猫样,明明正值鲜衣怒马的风华,身上却带着薄暮沉霭的死气。即是谈论再心潮澎湃的事情,他也是无惊无澜,说得清汤寡水。声色悦耳,很是催眠。楚煦舔着薄唇,想到了件有趣的事情。“谢卿,朕得了一幅画,凤姿。长相更为出挑的一人,目含桃色,身伏于人下,被剥光了衣物。身后是御花园群芳竞艳蝶飞蜂舞的景色,花枝摇曳低垂,春色淫靡浪荡。

谢兰玉偏头瞧了一眼这位新帝。谢兰玉印象里的九皇子冷面冷情,也可能是他每回都是远看这些皇子王孙,眼神不好,一时看岔了。所以从来不知新帝原是个爱笑的。

楚煦的坦荡无辜倒惹得谢兰玉越发尴尬。隔着君臣的身份,谢兰玉放在画上的手指都在发烫。

“爱卿认为,这人与你几分相像?”楚煦在那画上一点,谢兰玉越看脸色愈发难堪,扑通一声跪下。

“陛下明鉴,臣不敢如此。”谢兰玉脸一阵白一阵红,比这画还精彩。

“朕听人说,

热门小说推荐

最近入库小说